公元221年,蜀汉名将张飞因部将范疆、张达的背叛惨遭杀害。这场悲剧源于张飞为筹备北伐过度施压部下,范、张二人趁其醉酒时刺杀并携其首级投奔东吴。本文通过梳理《三国志》记载,解析张飞之死的直接诱因、历史背景及后世评价,并探讨其死亡对蜀汉集团的影响。
【张飞生平与性格特质】
张飞作为刘备麾下"五虎上将"之一,以勇猛善战著称。建安五年随刘备入蜀时,曾单骑救赵云,建安二十年又率军攻取巴西郡。但《三国志》明确记载其"性简略而寡信",日常管理军队时存在苛待士卒、酗酒暴虐等问题。据裴松之注引《云别传》,张飞曾因士卒误期三日,当众鞭打二十并要求立秋前完成建造校场,这种高压管理方式为后续悲剧埋下伏笔。
【死亡前兆与部将异动】
221年刘备称帝后,张飞被任命为镇远将军,负责准备伐吴的军事行动。据《三国志·张飞传》记载,其部将范疆、张达奉命制造白旗、牙盖,但限期已过仍无法完成。张飞醉酒后大怒,当众鞭打二人,并威胁"不成就斩之"。此时东吴已向刘备宣战,张飞为鼓舞士气,要求范、张在十日内完成制作。这种忽视客观条件、强求速成的行为,直接导致范、张二人密谋刺杀。
【刺杀过程与逃亡路线】
据《三国志》记载,范疆、张达在张飞醉酒酣睡时,持短刀潜入营帐将其刺杀。完成刺杀后,两人带着张飞首级和印绶,沿长江逆流而上。为躲避追兵,他们弃船登陆后伪装成猎户,穿越巴蜀山地抵达白帝城。但东吴先锋已至雒城,最终范、张二人被关羽部将马忠活捉。此事件发生时,刘备正在为孙权背盟发怒,张飞的死亡反而成为蜀汉集团内部稳定的契机。

【刘备反应与后续影响】
刘备得知张飞遇害后,在白帝城悲恸欲绝,病逝前留下"若嗣子可辅则辅之"的遗言。张飞之死导致蜀汉军事指挥链断裂,诸葛亮不得不临时接管荆州防务。从战略角度看,张飞镇守荆州上游,其死亡使东吴得以集中兵力攻取荆州,但最终被关羽绝地反击夺回。这种连锁反应凸显了蜀汉集团对关键将领的过度依赖。
【历史评价与文学演绎】
裴松之在《三国志注》中指出:"飞性克己,有暴政之失",客观肯定了其治军严苛的缺点。唐代杜牧在《题张飞庙》中写道:"运筹演谋为敌体,爪牙鹰犬即人师",既肯定其军事才能又批评其缺乏政治智慧。现代史学家吕思勉认为,张飞之死暴露了蜀汉集团"将权过重"的致命缺陷,导致后期军事指挥体系脆弱。
【观点汇总】
张飞之死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:其个人性格缺陷与刘备集团的管理机制存在根本矛盾;军事准备不足与东吴背盟形成双重打击;范疆、张达的投机行为成为导火索。这场悲剧不仅造成蜀汉军事力量的削弱,更暴露了早期蜀汉政权在制度设计上的重大隐患。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,张飞的管理方式符合"高压驱动型"模式,但缺乏容错机制,最终引发系统性风险。
【相关问答】
张飞被杀时蜀汉正准备哪场重要战役?
范疆、张达如何具体实施刺杀计划?
东吴为何选择此时背盟进攻荆州?
张飞之死对刘备称帝有何影响?
诸葛亮如何应对张飞遇害的突发危机?
历史记载中张飞的暴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?
范疆、张达逃亡路线为何选择长江逆流?
张飞之死暴露了蜀汉集团哪些制度缺陷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