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A游戏网
当前位置:CAA游戏网 > 手游技巧 > 三国志刘禅传原文 三国志·后主本纪原文全编

三国志刘禅传原文 三国志·后主本纪原文全编

互联网整理02025-05-20

《三国志·后主本纪》以蜀汉后主刘禅的生平为主线,完整记录了其从建兴元年至景耀六年(223-263年)的执政历程。本纪共记载了刘禅继位背景、诸葛亮辅政、北伐决策、宦官专权、纳谯周之策等重大历史事件,同时包含陈寿对刘禅的评价与蜀汉灭亡的必然性分析。全文以编年体形式呈现,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,是研究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要文献。

一、刘禅继位与政权交接

《后主本纪》开篇记载了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完整过程,特别强调诸葛亮"受托孤之重,任社稷之寄"的职责。原文通过"先主殂,遗诏使成都武担山"的细节描写,展现政权平稳过渡的史实。建议读者重点研读建兴元年(223年)"禅即位,改元"至"立平原王刘氏为后主夫人"的段落,理解蜀汉立国初期的政治架构。

二、诸葛亮辅政与北伐决策

本纪详细记载了诸葛亮七擒孟获、南征北伐等军事行动,其中建兴五年(227年)"乃分兵屯田,为久驻之基"的记载,揭示了蜀汉"攻心为上"的战略思想。建议结合《出师表》原文对比阅读,掌握"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"的政治承诺与具体实践。特别注意建兴十二年(234年)五丈原之变的记载,分析诸葛亮临终前对刘禅的托付。

三、宦官专权与朝政腐败

三国志刘禅传原文 三国志·后主本纪原文全编

景耀四年(261年)"黄皓奸巧专恣"的记载,揭示了蜀汉后期的政治危机。建议重点研究"皓白日专恣,言语不逊"至"后主不能禁"的段落,结合《资治通鉴》相关记载,对比分析宦官干政与士族斗争的互动关系。可延伸思考:为何蜀汉后期宦官势力能迅速崛起?这为研究三国政治生态提供了典型样本。

四、谯周劝降与政权灭亡

景耀六年(263年)谯周"劝禅归降"的记载是全篇高潮,其中"今若不降,必失众心"的劝降策略值得玩味。建议精读"谯周等上表劝禅"至"禅乃禅位"的完整过程,注意"众臣皆劝禅降"与"后主不能决"的矛盾描写。可结合地缘政治分析:为何益州士族普遍支持归降?这对理解三国鼎立格局具有启示意义。

核心要点总结

《后主本纪》通过刘禅的执政轨迹,展现了蜀汉政权从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。核心要点包括:1)托孤制度下的权力平稳过渡机制;2)"攻心为上"与"攻城为下"的战略选择;3)宦官干政与士族衰落的互动关系;4)谯周劝降策略的地缘政治基础;5)陈寿"任贤相则治,用昏主则乱"的历史评价。这些内容构成理解三国后期政治生态的关键锁钥。

相关问答

刘禅为何在诸葛亮去世后迅速转向保守政策?

谯周劝降策略中蕴含哪些政治心理学原理?

如何从《后主本纪》分析蜀汉政权的人才结构缺陷?

黄皓专权与曹魏宦官制度有何异同?

陈寿对刘禅的评价为何与《三国志》其他人物形成对比?

建兴五年屯田政策对蜀汉经济有何具体影响?

如何通过本纪记载还原蜀汉后期的社会矛盾?

蜀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陈寿观点是否全面?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