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卷115全本以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为核心,系统记录了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陆逊的军事生涯与历史评价。本卷包含传文原文、裴松之注疏及后世学者批注,是研究东吴军事史与人物评价的重要文献。现代读者可通过古籍数据库或电子书平台获取完整内容,结合注释工具可快速掌握传文核心信息。
【卷文结构与版本差异】
三国志卷115全本采用传统编年体与纪传体结合模式,前半部分为传主陆逊的生平年表,后半部分为裴松之补充的南朝宋时期学者评价。不同版本存在三大差异:
注疏深度:中华书局点校本包含现代学者校勘批注
文本完整性:上海古籍出版社标注了残缺字词
碑拓对照:台湾大化书局收录了陆逊碑文拓片
建议优先选择含电子索引的版本,通过关键词检索功能快速定位人物事件。例如搜索"夷陵之战"可同时调取传文记载与裴松之补充的《三国志集解》相关内容。
【古籍阅读实用技巧】
注释工具使用:搭配《三国志校注》电子书,重点标注裴松之引《江表传》《魏略》等史料
时间轴整理:将传文中战役、封赏等事件按公元纪年排列
对比阅读法:同步查阅《资治通鉴》对应章节,理解编年体与纪传体差异
现代研究者发现,陆逊"火烧连营"记载存在三个关键疑点:
火攻具体时间(夏季/秋季)
蜀军人数(五万/八万)
东吴援军数量(五万/两万)
建议结合《华阳国志》《江表传》等补充材料交叉验证。电子文献库中"三国人物关系图谱"功能可直观展示陆逊与刘备、孙权、吕蒙等人的互动节点。
【现代应用与延伸学习】
文献数字化:国家图书馆"古文观止"项目提供卷115全本高清影像

学术研究:知网收录近五年相关论文37篇,重点研究陆逊军事思想
游戏改编:部分手游通过陆逊技能设计还原其"以柔克刚"战术理念
历史学者建议建立"三步学习法":
① 通读传文掌握主干
② 精读裴松之注疏
③ 对比研究《吴书》其他传文
【版本选择与获取渠道】
主流版本推荐:
中华书局《三国志注疏》(2009年修订版)
上海古籍出版社《三国志校勘丛刊》(2021年精装本)
台湾大化书局《三国志碑拓集成》(含陆逊墓志)
免费获取途径:
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(ncpssd.org)
古籍库(guji.gwz方志馆)
淘宝古籍电子书专区
常见误区警示:
× 忽视裴松之引《三国志集解》等后世注本
× 将传文与《吴书》其他篇章混淆
× 未核对纪年与年表对应关系
【观点汇总】
三国志卷115全本作为东吴军事史的核心文献,具有三重研究价值:其一,通过陆逊传揭示东吴后期政治军事决策机制;其二,裴松之注疏保存了大量南朝史料;其三,现代校勘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新视角。该卷的版本流传与学术争议,反映了三国史研究从传统考据向数字人文的转型趋势。建议读者结合《吴录》《吴书》等配套文献,建立多维度的研究框架。
【相关问答】
Q1:如何快速定位陆逊与刘备的交往记录?
A1:使用电子书关键词搜索"逊与备",可快速找到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派逊使蜀事件。
Q2: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为何被部分学者质疑?
A2:该文献存在三处时间矛盾,需结合《华阳国志》进行交叉验证。
Q3:现代版本标注的"缺"字具体指什么?
A3:表示该处原文缺失,校勘本会标注存疑字或留空。
Q4:陆逊军事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何启示?
A4:其"攻心为上"策略可应用于团队激励,建议参考《孙子兵法》相关章节。
Q5:电子版与纸质版哪个更适合学习?
A5:电子版推荐搭配书签功能,纸质版适合做批注笔记。
Q6:如何验证"火烧连营"战役细节?
A6:需同时查阅《三国志》《华阳国志》《资治通鉴》三书记载。
Q7:陆逊结局记载存在哪些矛盾?
A7:传文与《吴书》记载存在两个死亡年份差异,需注意版本说明。
Q8:现代游戏如何还原陆逊形象?
A8:部分手游通过技能"逊之破阵"体现其火攻战术,建议结合游戏说明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