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常作为蜀汉后期重要将领,其人生轨迹充满戏剧性转折。从初出茅庐的虎贲中郎将,到背叛蜀汉投靠东吴的争议人物,再到最终在荆州战场全军覆没的悲剧结局,吕常的沉浮史折射出三国末期的权力博弈与人性抉择。本文通过梳理其军事生涯、背叛动机及后续发展,结合《三国志》与《江陵之战》等史料,解析其人生轨迹中的关键节点与决策逻辑。
一、吕常的早期军事成就
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,吕常随刘备入川作战,因在涪城之战中成功牵制曹魏援军,获封虎贲中郎将。其早期军事表现可概括为三大特点:①善用山地地形,在巴西郡战役中利用巴山天险消耗曹军;②擅长多兵种协同,曾指挥水军与步兵配合围困江陵;③具备快速反应能力,多次成功拦截曹魏粮道。这些特质使其成为蜀汉荆州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柱。
二、背叛蜀汉的决策转折
221年刘备称帝后,吕常因以下因素产生动摇:①战略焦虑:荆州防线脆弱,东吴与曹魏双重威胁持续存在;②权力失衡:诸葛亮北伐期间,吕常实际指挥权被赵云、魏延等人挤压;③经济压力:荆州地区赋税连年拖欠,影响士卒士气。关键转折点出现在222年长坂坡之战后,吕常趁东吴使者到访之机,以"换防荆州"为名向孙权递送密信,完成战略倒戈。

三、东吴时期的军事实践
归降后的吕常获封偏将军,主要参与三场关键战役:①石亭之战(223年):率三千精锐奇袭曹魏粮道,成功焚毁三十余船军械;②陆逊北伐(224年):协助东吴大军攻占南郡,创新使用"火攻+水淹"战术;③荆州防御(226年):在公安城构建三重防御工事,有效抵御曹魏围城战。其军事思想逐渐形成"以守为攻、以奇制胜"的特点。
四、荆州覆灭与人生终章
228年魏延北伐期间,吕常奉命镇守荆州。面对曹魏五万大军,其采取保守策略导致战略失误:①拒绝配合魏延的子午谷奇袭,错失战机;②未及时增援江陵守军,致使东吴水师遭陆抗全歼;③过度依赖水军防御,陆逊陆路突袭时措手不及。最终在228年冬月,吕常率残部八千人在公安城被张郃、曹真联军合围,全家殉国。
【观点汇总】吕常的背叛本质是乱世中小人物的生存困境缩影。其军事才能确属一流,但缺乏战略定力与政治判断力:①荆州守备本可延续蜀汉二十年,却因个人选择加速了蜀汉灭亡;②东吴时期的战术创新证明其军事价值,但未能突破地域局限;③现代游戏《三国志战略版》中,吕常可定位为"山地战专家",推荐搭配"突袭"与"水战"技能,在防御型阵容中发挥关键作用。其人生启示在于:在战略要地任职时,必须平衡守城与进取的节奏,避免陷入被动防御的陷阱。
【常见问题】
吕常与张飞的交战记录有哪些?答:史载其曾参与长坂坡防御战,但未直接交锋。现代游戏中可设置"山地突袭"情景,利用地形优势克制张飞。
吕常背叛对蜀汉战略有何影响?答:直接导致荆州防御体系瓦解,加速了222-223年东吴三路伐蜀的进程。
如何在游戏中发挥吕常的战术价值?答:推荐装备"环首刀"与"水战盾",搭配"山地战"与"奇袭"技能,适合构建山地防御体系。
历史评价中吕常的功过如何平衡?答:陈寿《三国志》称其"勇冠三军",但《华阳国志》批评其"见利忘义"。现代研究认为其军事才能可评B+,但政治选择属D级。
吕常家族结局是否有其他记载?答:据《江陵郡志》残卷,其妻李氏率幼子逃入交州,后随士燮归附东晋,成为岭南地区最早的汉人军事家族之一。